close
遭情緒失控車主持菜刀猛砍的警員張家逢已脫離險境,他身上的傷很快就可以痊癒,但一再受傷的警察尊嚴,卻不是那麼容易癒合。當政治人物操弄民粹傷害警察尊嚴,法匠死抱法條輕率就把惡性傷警罪犯交保,卻對認真執法意外造成嫌疑人傷害的警察輕易起訴,甚至判決有罪,理盲濫情的民粹一次次過度批判警察執法,警察的尊嚴就一次次受傷。其後果誠如前警政署長、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的感嘆,「當警察成為弱勢癟三,整個司法、社會體系就會崩解。」他呼籲社會應捍衛認真做事的警察,站出來支持他們,以重建警察的尊嚴。

張家逢受傷案最讓社會驚詫的是,刀刀見骨欲置員警於死地的嫌犯經檢察官移送後,新北地院承審法官竟以「無逃亡之虞」准予交保。這一次警察不願意繼續當癟三,幾十位便服員警到法院前聚集高喊「我們要尊嚴」;南部基層員警也醞釀休假日要北上抗議爭尊嚴。侯友宜更說了重話,直指沒有是非將導致司法崩壞。這一次,民意選擇了支持警察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准予凶嫌交保的法官察覺社會的憤怒,不再死抱法條,18小時內再次拘提,並裁定羈押凶嫌。法官的轉折全然暴露出先前的「不食人間煙火」,大逆轉演出更讓司法的權威與公信力受到社會質疑;法院同僚一句「新聞要看」,更暴露出法院與民意脫節。

「新聞要看」的感嘆有多重意涵。一指法官不能與社會價值脫節,否則即是「天龍」;二指法曹應拒絕民粹、獨立判斷,但也應該了解民意,否則就是「恐龍」。法官應順應「民意」,或者拒絕「民粹」?民意、民粹其間差距又在哪?長久的社會爭論,在張家逢受傷案走過司法髮夾彎後再度達於頂點。

電子媒體最近做了警察形象民調,超過7成受訪者對警察形象持正面態度,只有16%印象不好,肯定警察的比例較15年前近似調查大幅提高1倍。顯示民眾對警察的正面印象,這是人民的直覺回應,毫無疑問,這是「民意」。

民意的形成,取決於民族根深柢固的文化及社會價值,是非評價非常恆定,不是哪個人或哪一事件可操控。不過,恆定性會因政治、社會的劇變而有片刻迷失,尤其因政客刻意操弄而出現短期的偏離;糟糕的是萬一這樣的偏離出現在節骨眼上,及造成社會脫序現象,這是「民粹」。

民意的匯集就是民主,民主最有利於和平公益的實現。民意的基礎堅實,運作軌跡恆定,沒有暴衝;民粹則是少數人刻意操弄的結果,仗著瞬間上衝的聲勢,不經深思熟慮,也無視後果,甚至對可預知的負面結果一意孤行,鑄成大錯後居間導演者四散走人,不負任何道德責任。民粹的營造經常是利用社會不滿情緒,刻意誇大,只有加速器,沒有煞車,直到墜谷。

警察是人民保母,形象當然是陽剛、堅強的。但砍傷警員張家逢的嫌犯交保後,員警竟然群集喊出「我們要尊嚴」,警察的無奈與弱勢,顯然與民眾對警察形象的認知極不相稱。太陽花學運期間反對黨羞辱奉命執行法令的警察,取得政權後又運用行政權赦免示威群眾,卻繼續追究員警刑責。長期以來,民粹刻意擴張警察執法的負面形象,卻縱容、鼓勵了違法者與執法者對抗,民粹及民粹操控者造成警察尊嚴的流失,慢慢讓警察成為社會弱勢族群,在台灣社會,「弱勢」往往能得到社會不均?的同情與支持。警察在獲得民意肯定的社會基礎上,這一次終於步出太陽花陰影,得到社會的關愛。

社會既然肯定警察、支持警察執法,過去為何會被反警察的特定立意人士操控?這需要民眾、員警深刻思索。社會必須讓恆定的民意形成社會主流,不要輕易讓自己受到特定立場政客左右,才能形成社會穩定的價值觀,讓有心營造民粹獲取私利之徒知難而退。社會的民意愈恆定,民粹可鑽營的空間愈壓縮,這才是健康的社會。

對員警而言,堅持公正、客觀的執法絕對必要,也應被內部自律力量檢視、監督。當警方能剛正不阿地執法,且深為人民信服,尊嚴必然依傍而至;相對地,警察執法若存有爭議空間,則自然斲喪來之不易的尊嚴。多起民調顯示,人民支持警察公正執法。

重建警察尊嚴要從建立警察與民眾的互信開始,警察要自律,社會大眾、司法及政治人物要尊重法治。一個有法無天的社會,警察不會有尊嚴,警察沒有尊嚴,社會體系就會崩解。

(中國時報)

carrieid5mxx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